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2-01-17 15:16 来源:    

索引号000014349/2022-97249 主题词
发文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效力状态有效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文字号

正文

一、乡村振兴工作

(一)围绕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一是强化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落实“防贫保”,持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工程“回头看”工作,补短板、强弱点,坚决消除返贫风险点。二是切实做好社会帮扶工作。坚持做好挂点、包保、对口帮扶工作,纵深推进各项政策落实落细。积极开展定点帮扶、行业帮扶及相关考核评价工作。扎实推进“三送一稳”,通过832平台持续促进消费扶贫,进一步完善光伏电站管理运维、收益分配、产业补贴等工作。统筹协调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发挥民企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体作用三是着力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统筹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深入开展扶贫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各项政策规定。进一步规范完善衔接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价,切实保障政策落实到人到户。统筹推进各项巡视、审计问题整改工作。切实做好相关台账资料收集整理和档案管理工作。

(二)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积极打造乡村经济新亮点。一是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积极申报大王香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大王香椿特色小镇。进一步推进汪仁沿湖生态园省级农业休闲园区项目建设,提升园区功能、品质。启动汪仁磊山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设计工作,加大招商力度,力争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围绕打造太子豆腐体验园和太子豆腐特色一条街做好发展文章。谋划启动实施金山街办钟山村田园综合体和章山街办冷水湖种养殖高效示范园区项目建设工作。打造马家湖有机蔬菜示范园区和大王返乡创业园区,焕发乡村新活力。力争全区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在2021年基础上增加达到10%。二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盘活农业农村经济。大力推进金融下乡支农惠农政策,力争在2022年底完成全区所有行政村“整村授信”工作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争取村集体经济规模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5个,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5个,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0个。

(三)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充分发挥人才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建立完善人才振兴有效激励机制。建立乡村人才库,制定人才提升计划,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持、人才支撑,加快完善农村人才培育体系,充分发挥“一村多名大学生”人才带头作用,2022年规模达到60人。二是强化乡村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校企合作、部门指导力度,争取每个月都有业务技能培训指导,切实提升劳务技能培训层次,提高农业发展主体市场竞争力。

(四)围绕乡村生态振兴,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一是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推进我区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示范村不少于4个,每个村支持资金不少于500万。着力解决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加大考核力度,实行“月排名、季通报、年奖惩”制度,集中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启动实施大王、太子集镇整治工作,提升集镇功能设施。二是抓好森林村庄建设,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实施“绿满村庄”和“小三园”建设工程,做好乡村四荒四旁植树绿化工作。三是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对2018年—2020年存在问题的户厕,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开展农村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试点,2022年新增建改农村户厕约500户、公厕10个。

(五)围绕乡村文化振兴,努力做好乡村文化开发文章。通过举办糍粑节、槐花节、豆腐文化节、大冶湖捕鱼节、王贵舞龙灯等节庆活动,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矿业文化、红色村庄、传统村落、名木古树、布雕制作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康养、文化与乡愁有机融合,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体验活动,挖掘特色文化的经济价值。

(六)围绕乡村组织振兴,深入做好乡村社会治理文章。积极推广社会治理新经验。以章山街道办事处龙山村获批全市唯一“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为契机,积极探索总结推广龙山村社会治理相关模式、经验,打造可借鉴、可复制的乡村社会治理优秀模式。

二、农业农村工作

(一)突出产融结合,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与绿色发展。发挥父子山绿道、步道现有基础性优势,特别是临近城区人口优势,布局全域、全季节的都市采摘。围绕筠山-父子山综合开发做好乡村生态农业文章,重点做好户外拓展、运动康养、研学旅游、农耕旅游方面招商力度,深耕农旅产业。加强与黄石市餐饮协会合作,多元化开发太子豆腐宴、大王香椿宴、大冶湖生态鱼一锅鲜,用好品质唱响好品牌、好品牌卖出好价钱。鼓励农特产品“走出去”,参加省级以上展销会。鼓励现代自媒体、主题节庆活动等开展品牌推广,力争在全省、全市形成叫得响的品牌5个

(二)巩固产业优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白茶1000亩,建成父子山5000亩高品质白茶集中连片基地;扩大油茶1000亩,形成九垴十三凼5000亩集中连片示范基地;扩大大王香椿种植基地1000亩,形成贵湾片区3000亩香椿精品基地;鼓励筠山开发竹制品产业;鼓励大王马家湖建成1000亩大棚有机蔬菜示范基地。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抓手,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遴选科技示范户、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责任人为科技示范户。全区争取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培育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家,申报省级绿色食品5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链条3个。

(三)突出治理重点,提升农业污染治理水平。持续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对污染农用地开展整治,全面完成4000亩污染农用地整治工作。全面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严厉打击使用禁用农药、肥料等行为。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疫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质量安全监管,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力度,构建无害化处理及监管长效机制,引导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促进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突出农业经营管理,推进“三资”监管提级监督全覆盖。推进村集体债务化解,做到20万元以下债务村全面清零。持续做好产权制度改革,做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盘活村集体“三资”,增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水利湖泊工作

(一)聚焦项目建设,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谋划启动今冬明春水利工程建设抢抓“十四五”时期国家政策利好机遇一是加强大冶湖综合治理项目持续推进力度,确保达到治理效果。二是针对全区4座病险水库开展除险加固工作,确保消除风险隐患点。三是按照《黄石市退垸(田、渔)还湖实施方案》要求,实施完成程家湾(钢造湖)年度退垸还湖任务,并完成有色湖、林家湖退垸还湖后续工程及竣工验收工作。四是加大水库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力度,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二)聚焦河湖长制,切实守牢水利生态红线。加大河湖长制落实力度。一是全面完成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做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二是实施重点河流水质提升攻坚行动,深入查找问题原因,加大力度整改落实,推进水质稳定达标力争消灭四类水质,努力达到三类水质标准。三是围绕污水无直排、水面无漂浮物、岸边无垃圾“三无”目标,健全完善小微水体管护机制,落实落细“一长两员”,全面完成487个农村小微水体整治任务。全面启动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管网系统谋划工作,确保年底完成规划方案编制。

(三)聚焦重点事项,不断强化水利行业监管一是加强水土保持监管。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完成年度新增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完成年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图斑查处任务。二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监管。压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在做好大王太子一体化供水工程运行管护的同时,重点做好供水未覆盖少数村的安全饮水工作,确保农村居民生活供水保障稳步提升。三是规范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完成水库竣工验收、安全鉴定等年度工作任务,加强水库、泵站、涵闸等水利工程的检修养护,强化运行监管,严格风险管控,确保工程安全平稳运行。

四、林业管理工作

(一)紧盯五年攻坚行动,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省市区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行动为契机,建立松材线虫病监管制度。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方式,加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防治面积3万余亩,重点防治面积1万亩。加强动态监测、开展春秋季普查和开展疫木执法检查等相关工作。创新工作思路,与疫处置企业做好对接,降低疫木处置行政支出。对接督办各镇、街在2022年3月30日前,完成松材线虫病的疫木除治工作任务。

(二)紧盯卫星核查图班,抓好森林督查查处整改。高度重视森林督查工作,落实镇、街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对于2018年以来下发的卫星核查图班,要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调查处理、案件查处、行政处罚、整改销号等工作,全程做好查处和整改过程中的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杜绝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紧盯森林资源管护,抓好植树造林、抚育管理和防灭火。谋划好绿化造林工作,确保3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继续做好补植补造和幼林的抚育管理工作,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合格率和保成率,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36.5%、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增加20%2022年度,主要通过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森林抚育管护面积1500亩、补植补造面积200亩、疫区补天窗造林面积100亩,违法图斑整改绿化面积50亩。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力度,科学编制防火预案,强化森林防火宣传,完善防火基础设施,坚决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四)紧盯责任落实,抓好林长制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落实林长制责任管护区域,公布落实林长制责任清单内容;二是制定“林长制实施方案”,落实相关工作制度;三是建立林长制公示牌;四是实施林长制督查考核,落实运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