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国家省发展改革会议精神,继续奋斗、勇往直前,迈好第一步、实现开门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全面完成市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我们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提质增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强化产业基础能力,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条现代化水平。
一是实施产业链培育计划。重点实施“一主三大六新”产业链培育计划,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高端制冷压缩机设备产业链、现代中药产业链、高端工模具产业链、智能输送产业链、成套设备制造产业链、绿色建材产业链、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创新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摩擦材料产业链。积极培育产业链主体,壮大以“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企业群落;组建产业链专班,实施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四图”作业,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统筹推进六园建设。汪仁电子信息产业园完成四连山工业平台“九通一平”一平,新建黄思湾路等4条路,形成净地900亩。金山智能制造产业园完成四棵大道贯通工程,处置低效闲置土地1500亩以上、盘活闲置厂房15万平方米以上。太子生命健康产业园编制完成起步区建设控制性规划,启动征地拆迁和骨干路网建设。章山新材料产业园推动二期空间规划调整,完善东、西两片配套设施,加快华新小镇等项目建设,形成净地500亩。铁山临空经济产业园完成工模具产业园三期建设,加强智能物流产业园配套,形成净地800亩,启动鄂东建材产业园建设。大王绿色经济示范园加快马家湖有机蔬菜园、香椿现代农业园、农光互补产业园、农旅研学园建设,建成中伏能源99兆瓦光伏电站。
三是加快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定颖电子、西普电子、燕舞药业等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航天电缆、三丰小松等企业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指导星光电子、国拓重工、竑光新能源等企业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做优创新创业载体,丰富服务平台功能,完善招工稳岗措施,精心打造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二)坚持项目攻坚,夯实经济发展底盘
坚持“天天有变化、周周有进展、月月有形象”,完善项目高位推进机制,强化全流程精准调度,以项目建设支撑有效投资。
一是精心谋划项目。组织区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多轮专题项目谋划会,对2021年重点项目进行仔细梳理,形成了2021年形成了260个,计划总投资1247.67亿元的2021年重点项目库,其中工业和创新类项目93个,计划总投资374.37亿元;服务业类项目39个,计划总投资395.98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68个,计划总投资198.28亿元;社会民生类项目60个,计划总投资279.04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再谋划在研究,并尽快锁定项目,制定“三清单一节点”,确保2021年1月行文定稿。
二是完善项目机制。深化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继续开展“一赛两评”,健全项目指挥领导机制,进一步突出园区建设,强化项目攻坚合力。实施重点项目领导包保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区领导包保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包保领导、协调部门和包保责任人,在全区形成浓厚的项目建设氛围。建立项目协调调度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全区重点项目推进会,听取全区重点项目进展情况,专题研究解决重大项目建设问题,部署下步工作。进一步深化项目督办和考核工作,发挥指挥棒作用。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全力推进260个重点项目实施,推动华正新材等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宝科智能装备、西普电子等二期项目按约开建,宏和电子玻纤布、定颖电子高阶线路板、智慧激光产业园等40个工业(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广合科技、LVG晶圆再生、联创5G中大显示屏、宁兴精光板等40个工业(服务业)项目建成投产,实现实实在在的投入、实实在在的增长、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坚持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十四五”开局起步的重要突破口,以优化制度供给持续推进营商环境、。
一是推动思想认识大提升。深刻学习领会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高频办理的事项,研究实施《关于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行动,将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二是推动行政效能大提速。持续深化“四零”改革,将项目开工前立项、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审批事项整合为开工前“一件事”,做活“集约”文章,提升审批速度。坚持对标先进,深入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加快网上政府建设,优化政务服务窗口运行模式,逐步实现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的新模式,打造形成我区特色的营商环境新名片。
三是降本减费大惠企。大力降低企业用水用电用气成本,用好用活中央支持湖北疫后重振一揽子政策,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扩大惠企政策业务覆盖面,探索建立贷款全流程限时制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企业及时获得资金支持。
(四)坚持对上争取,提升项目策划能力
进一步聚焦主职主业,不断提高政策解读能力、对上衔接能力、牵头协调能力,在政策、项目、资金争取上再突破。
一是主动争取政策。释放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试点政策活力,密切关注国家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试点申报进度,及时掌握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铁山独立工矿区政策调整情况,力争在省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创建、特色小镇培育等方面有所突破,进最大可能挤进国家、省市政策笼子。
二是加快谋划项目。截至目前我们共谋划上报了12个,计划总投资176.7亿元的省重点项目,并上报直至省发改委,下一步我们将密切跟踪,确保纳入省重点。同时,谋划一批项目纳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同时,积极将315省道疏港通道、大棋路快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时纳入上级规划专项规划。
三是强化资金争取。重大围绕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工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工业技改、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等专项,谋划一批前期工作成熟、项目可行性好的项目,并及时储备至国家重大项目库,提升项目谋划保障能力。
(五)坚持统筹兼顾,强化发改工作合力
一是抓好经济运行工作。深入研究学习国家、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时掌握宏观经济动向,认真做好经济运行分析,抓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情况跟踪。二是抓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加快辖区23个开展塘口的恢复治理,及时关注国家、省市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任务清单,加快推进企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三是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及时摸排项目能耗情况,适时开展区域性节能评估工作,确保完成能源“双控”任务。四是抓好信用体系建设,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推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双公示信息录入工作,加强信用信息核查及产品应用。五是抓好价格认定工作,做好价格认定定性、定位、定责工作,坚持依法依规办案,按照合法认定、合理认定、程序正当的原则进一步做好价格认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