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万物复苏,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野生蘑菇、野菜进入生长旺盛期,因具有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防范和减少野生蘑菇、野菜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开发区▪铁山区市场监管局特发布春季野生蘑菇、野菜消费提示如下:
一、认识野生蘑菇、野菜的危害
野生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食用毒蘑菇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部分野菜中可能含有天然毒素,老人、婴幼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等人群尽量少吃或不吃。
二、谨慎采食野生蘑菇、野菜。
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更不要在市场上售卖、购买、食用野生蘑菇,确保个人生命安全。采食野菜应做到"不知不采不食",不认识或难以辨别的野菜,切不可盲目采食,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鉴别方法。受污染的野菜不要采食,如公路、化工厂附近、废水边的野菜均不宜食用。
三、把握食用野菜的方式和用量
在享用原生态、绿色的天然美食时,要把握好食用量。单纯食用野菜无法满足人体所需营养成分,应注意食物多样化和膳食平衡。多数野菜性凉致寒,过量进食野菜易造成脾胃损伤。遇有常见野菜,食用前应当洗浄,并在清水中浸泡两小时,加工时做到烧熟煮透。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格依法经营
生产经营者在加工、售卖野生蘑菇和野菜时,应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严禁采购、销售或烹制来源不明的原料或食品,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帐。同时保证原料新鲜安全,采用合理的贮藏条件、加工及烹调工艺。野菜生产企业应保证产品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并出厂检验合格。
五、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处置
一般误食毒蘑菇后,最短可以在10分钟、最长在6-12小时后发病。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中毒症状,要尽早催吐,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迅速排除毒素,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赶到医疗机构接受救治。
市场监管局提醒市民群众,在外出踏青时谨慎采食野生蘑菇和野菜,一旦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时,应及时到就近的正规医疗机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停止供应和食用可疑食物,妥善保存留样,保护好现场。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12315。
开发区·铁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