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区情
黄石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4月,2010年3月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是湖北省第二家获批的国家级经开区;铁山区成立于1979年12月,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素有“千年铁镇”、“江南聚宝盆”等美誉。2019年4月,开发区·铁山区实施一体化发展改革,开发区+行政区实现优势互补,现辖6个镇(街),面积470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中国电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2024年GDP完成276.82亿元,同比增长12.4%;固投176.92亿元,同比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2.52亿元,同比增长22.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63亿元,同比增长18.5%。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实现三年三进位,2024年位列全国第85名。
(二)历史文化沿革
铁山区,以盛产铁矿石而得名,又以发达的采掘工业而闻名于海内外。民国二十一年,大冶县划分为10个区,地属大冶县第10区,辖铁山、金桥、南河、松山、鳌山5个堡。1932年,大冶县建立苏维埃政府,地属大冶县盛碧区(原第三、第十区),辖铁山、金桥、南河、松山、鳌山、杨泽、桐城、杨岭、凤凰、七花、泉矿、吕甫、长虹等13个堡。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大冶县设3个区,15个乡,2个镇,地为大冶县铁麓乡。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不久,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10月,成立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1950年8月,成立省辖黄石市。黄石港由黄石市管辖。1979年4月,成立铁山区(县级)。
黄石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4月,2006年6月托管大冶市四棵、汪仁两个镇(街),建设黄金山工业新区;2010年3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湖北省第二家获批国家级开发区;2013年5月托管阳新县大王、太子两个乡镇,同年10月,托管西塞山区章山街道。铁山区成立于1979年12月,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素有“千年铁镇”、“江南聚宝盆”等美誉。2019年4月,开发区·铁山区实施一体化发展改革,开发区+行政区实现优势互补,现辖6个镇(街),面积470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人。
(三)发展定位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作为全市开放开发的前沿阵地,将争当黄石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主战场、排头兵,锚定体量不能小、增速不能慢、品质不能低、发展不能虚、底线不能破的要求,强化产业链、城市化、系统性三种思维,实施产业跃升、创新赋能、产城融合、营商提档、强基固本等五大行动,全力打造全国产业转型示范区、国家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都市圈改革创新试验区、市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主战场排头兵。
(四)产业布局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围绕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构建“5522”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发挥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优势,依托沪士、定颖、欣益兴、广合、闻泰、联新等头部企业,向上游研发设计及材料、下游终端显示延伸,做强板、屏、端产业,发展光、芯、网产业,打造500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支持东贝、三环锻压、三丰智能等企业,紧盯制冷压缩机、智能输送、成套设备制造等优势领域,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打造500亿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支持劲牌持正堂延伸现代中药产业,壮大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打造200亿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做大楠田科技、宝科智能等企业,建好铁山工模具产业园;依托华新产业园和大冶铁矿、福星铝业,打造200亿新材料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