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园博园二期开工 2019与恐龙约会
首届湖北省(黄石)园博会暨矿博会,于2016年9月26日在黄石大冶湖生态新区惊艳揭幕、炫彩绽放。借力园博会,黄石正在探索一条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以园博为支点,撬动起生态产业的未来;以园博作翅膀,扇动工业强市下的“园博效应”;以园博刻印记,标注工业绿色转型的路径步伐。
那是湖北首次举办省一级的园博会,是对“绿色决定生死”的鲜明亮旗;那是黄石首次承办省级园博会,是向外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时间窗口”,也是“转型黄石·灵秀湖北”的全新生态宣示。
为了增强园内景点的吸引力,让园内的景点有亮点、有趣味、有吸引力,有可观性、可玩性、可留性、可返性,刚刚过去的2017年12月,在紧邻黄石园博园的东侧,园博园二期又在轰鸣声中开始了紧张的施工。
2019年,黄石将继续以园博园为引爆点,加快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使之成为绿色发展的样板、特大城市的绿心。一场绿色盛宴正在摆开,一座生态大城正在崛起。
园博园二期开工
“恐龙科普园”等你来体验
东楚晚报记者从市建委获悉,黄石市园博园二期是园博园一期续建项目,二期建设定位为沉浸式观赏体验生态旅游公园,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6亿元。项目规划总面积605亩,分为总陆地面积和水体面积两部分:水体部分对驳岸进行改造,美化水体环境;陆地部分分为建(构)筑物(如恐龙景观)、园路及铺装广场、园林绿化等。
园博园二期总体结构规划为“两环——两轴——三区”。两环:一级园路,围绕中央水系,串联三大功能区;空中轨道,俯瞰全园。两轴:南北向视线通廊、东西向缤纷水轴。三区: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
二期最大亮点莫过于建设以恐龙科普为题材的相关景点,通过地质环境衍变的线索,将恐龙从诞生到灭亡不同时期的变化展现出来,带领游客了解不同时期恐龙的不同种类与特征,运用光、影、声、电等高科技,实现恐龙与游客的互动,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游乐体验,打造一座集展示、科普、休闲、互动四位一体,具有游赏体验的生态文化公园。
突破传统造园手法
情景式塑造绿化景观
园博园二期主入口设置于滨湖大道,与园博园入口广场交相呼应。次入口与消防通道的入口同样设置于滨湖大道,并于入口附近设置有生态停车场。交通简捷高效,人行系统与车行系统完全分离、互不干扰。
项目中,园林绿化面积227982.00㎡,水生植物美化面积4525.00㎡。依据现有场地及分区,本着“生态自然、低维护、效果佳”的原则,根据观景需要合理选择近、中、远植物,打造一处花开不断、四季观景的特色植物空间效果,让你有完全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景观设计在尊重规划总体布局的基础上,突破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将园区绿化景观与结构空间以结合情景化场景塑造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多地满足现代人出游时好奇、新颖、猎奇的心态。
园区从恐龙时代的植被发展轴,并结合各个分区的不同场景,分别选用针对性的植物以营造最具特色的恐龙园植物景观。
三叠纪:以沙漠化场地为特色,种植上以剑麻、菖蒲、仙人掌等植物为主打,营造恐龙时代诞生的生活化场景。
侏罗纪:恐龙繁殖的兴盛时期,大量裸子植物出现,在种植上以水杉、塔松、柏树水杉等松柏类植物为主打,并结合蕨类植物打造繁盛时期恐龙兴盛的密林植物景观。
白垩纪至今:该区主要功能以科普教育、游客互动为主。在植物的选取上以常绿、落叶植物搭配,兼顾植物种植层次和植物开花效果。
黄石园博园二期的实施将打造城区旅游出行新亮点,提升了园区景点档次,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年龄段游客的旅游需求,进一步提升了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唱响“地矿科普旅游品牌”
近年来,黄石以理念之绿实现发展之绿,以绿色产业支撑绿色发展。市建委在实施园博园建设中,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全园绿化景观及配套设施如同一块弹性十足的巨大海绵,在下雨时饱吸雨水,在干旱时“吐”水浇灌花草树木。
园区地表径流通过遍布园区的生态草沟,有的被收集到弃流池,经初步沉淀、过滤后,汇入湖中;有的被雨水花园收集贮存起来,通过湿地植物净化后,用来浇灌花木。二期将充分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建筑钢架外部全部使用特殊木材,并可实现对雨水的反复利用。
项目的建设将更好地打造黄石市“地矿科普旅游品牌”,传承和弘扬矿冶精神,带动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产业的发展。
如今,绿色已成为黄石城市发展的主色调,通过举办园博会,黄石希望将一个更加美丽、生态、宜居的城市展现在世界面前!(丁欢)